代表委员热议建设产业新城 | 打造广东沿海临港工业新高地
| 招商动态 |2017-01-07
“突出以海兴市,建设产业新城”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六大任务之一。在昨日下午“两会”分组讨论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建设产业新城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为建设产业新城出谋划策,在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蓝色旅游示范基地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议。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王利军委员说,加快建设广东沿海临港工业新高地,要完善工业园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高新区作为临港工业主战场之一,目前聚集了嘉吉粮油、广东广青等多个大企业,货物吞吐量大。工业园区的配套及服务是搞好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建议进一步完善园区的道路、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为建设临港工业新高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代表陈基文认为,江城区将把建设“工业强区”“三产旺区”的发展战略与市里提出的“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相结合,突出抓好“三园一港”建设,即银岭产业园、环保工业园、奕垌工业园和对岸渔港的建设。其中,“三园”是江城区工业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依各个园区特点和发展程度的不同,稳步推进银岭工业园的建设、优化发展环保工业园、加快发展奕垌工业园。
代表叶光沛说,要实现“以海兴市、绿色发展”的目标,重点在抓落实。阳春市要发挥山海兼优的独特优势,做好山海文章。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符合阳春实际的好项目,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进阳春经济加快发展。阳春山好水好空气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环保底线,把好项目“入口关”,保护好绿水青山。
代表范开沛说,构建以海洋为主题的经济体系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发展海洋经济在靠自身发展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引进优质项目。建设码头,配齐配强基础设施是“筑巢引凤”的关键步骤,引进适合阳江发展实际的优质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大旗之下,也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守护好我们阳江的这一方绿水青山。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代表谢兆星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扶持和推动五金刀剪企业资源整合,提升工艺,开发新品,培训品牌,提升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做强中国五金刀剪基地。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锐意进取,潜心做好品牌、研发、销售等工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基础材料应用研究、有针对性的机械化设备研究、前瞻性政策法规指导等方面,希望政府能给予企业更多扶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代表张锐宗说,希望政府能给予本地刀剪企业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帮助企业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五金刀剪产业要做大更要做强,政府要强化政策引领,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引进新设备,加强行业管理,控制行业恶性竞争,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转变“打价格战”的现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要抱团与整合,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代表谢木轩认为,传统水产养殖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板块,我们也应该在延伸水产养殖产业链、增加水产养殖产品附加值上做深、做好文章。政府、企业与农户应该实行有益结合,做出规模、做出品牌,互惠互利,阳西水产养殖业才能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助力与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阳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阳西在发展海洋经济板块也拥有特殊优势,做大做强水产养殖行业与发展海洋经济血脉相连。
建设蓝色旅游示范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围绕建设国内著名滨海旅游目的地,发挥海陵岛龙头带动作用,高起点谋划开发海陵岛东岛、阳东东湖星岛、阳西沙扒湾、阳春鸡笼顶和鹅凰嶂及南鹏列岛等旅游资源,着力引进大型旅游综合项目,开发高端旅游市场,建设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
苏耀荣委员说,阳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低、小、散”的发展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低”就是景区开发建设比较低端;“小”就是缺乏大景区,缺乏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景区;“散”就是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景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互动。他建议要整合旅游资源,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景点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谋划建设串联景区的观光大道。
代表苏玉均说,以海兴市特别符合阳西的发展实际,阳西的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基础都非常好,未来五年要抓住机遇,做活海的文章。当前,阳西正在谋划十大旅游项目,让旅游发展有点有面,丰富旅游产品种类,让游客来了停得下。
列席人员黄铁坚认为,当前,阳西的旅游产业正在发力,要与海陵岛错位发展。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上,要更加注重体验式、亲子教育式,比如可以充分发挥沙扒盐场的作用,建设盐业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盐的制作过程。要按照4A的标准来打造沙扒镇的旅游,突出特色性、舒适性,同时可以加强沙扒与海陵岛的旅游互动、游客互通。
编辑 | 周雅
